早幼教
父亲节|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、梁启超、宋嘉树的教子之道,深藏大智慧!
新闻标签
发布日期
2019-06-18 17:51:13
阅读
2294
  众所周知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但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爸爸,要想成为一个好父亲,教育出好儿女,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。

  父爱如山,值此父亲节之际,我们今天不但要向“史上最牛”的三位父亲学习他们的教子之道,更是向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亲们致敬。

  1

  曾国藩:四句话,让后代没出过败家子

  晚清名臣曾国藩,官居要职家境丰厚。

  但他却教育子女,衣食起居,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庶可以成大器;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

 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,但是曾国藩却穷养子女,意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,不靠家庭靠自己。

  结果,曾家的孩子都成材了。

 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,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。

 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。

  无论工作怎样忙,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。

  曾国藩有写家书的习惯,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,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,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,曾家后人人才辈出。

  曾国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:

  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,

  能勤能俭,永不贫贱。

  他是这样说的,更是这样做的。

  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,然后回房练字一千,其中第一个字就是“俭”。

  吃饭的时候,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,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。

  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,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。

  身教的影响力优于言传,一个简单的动作,不需要长篇大论,甚至一语不发,便让孩子理解了“粒粒皆辛苦”的道理。

 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,自晨至晚,勤奋工作,从不懈怠,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。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,很少假手他人。晚年右目失明,仍然天天坚持不懈。他所写日记,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。

  育人先正己,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,好的家教与门风,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,才能让孩子有所为,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。

  2

  梁启超:四句话,九个子女皆成大才

 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。

  他有九个子女,个个了得:

  长子梁思成、次子梁思永、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,

  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,

  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,

  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,

  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,

  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,

  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。

  说起梁启超的教育思想,从他下面这几句话中可见一斑。

  1.与子女做朋友

  “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,对着月亮想你们,也在这里唱起来,你们听见没有?”

  与一般要在子女面前树立绝对权威的“中国式家长”不同,梁启超虽然也会对儿女进行教育、指导,但一向习惯于朋友般的语气。

  他会给儿女写信,讲述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、思想发展,甚至还会发发牢骚、倾吐心事。比起曾国藩家书中常用的命令语气,梁启超对待子女真是像老朋友一样。

  梁启超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,作为父亲,亲自给孩子们写信,与他们谈学习,交友,恋爱,生活,政事等,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,没有丝毫家长作风,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。

  2.身体比成绩重要

  “考试纵使不及格,也不要紧,千万别要着急……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,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,却是因为赶课太过,闹出病来,倒令我不放心了。”

  别人的家长最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,梁启超却不一样。

  长子梁思成学习专业程度很高的建筑史,梁启超要求他要多学一些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的常识,不能仅限于专业所知。

  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,一时无法适应,梁启超在信中写道:

  “至于未能立进大学,这有什么要紧,求学问不是求文凭,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。”

  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,视野是否开阔,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,不过是表面的东西。

  3.提高成绩急不得

  “学习不必太求猛进,像装罐头样子,塞得越多越急,不见得便会受益。”

  “凡做学问总要‘猛火熬’和‘慢火炖’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。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。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,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。”

  前面说过,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,他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。他认为,做学问如同炖菜一般,要处理好“猛火熬”和“慢火炖”的火候,也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。很多家长需要好好学习借鉴这条。

  梁启超“一家三院士”,但子女的成绩不好时,他说的最多的是安慰、劝解的话。反观现在的家长,一味给子女报各类辅导班,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,有时反而适得其反,反而无法真正掌握要领。

  4.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

  “至于将来能否大成,大成到什么程度,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。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:‘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’将来成就如何,现在想它作甚?着急它作甚?

 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,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,尽自己能力做去,做到哪里是哪里,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,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。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,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。”

  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,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”这句话意在说明,我们在教育子女做事时,要让他们懂得,不能只想着回报、酬劳,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,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,自然会有好的结果。

  这种通达、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,帮助他们战胜困难。

  3

  宋嘉树:三件事教出6位风云人物

  说起宋嘉树,可能很少有人知道。但要说起他的六个子女,可能就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了。

  长女宋霭龄、次女宋庆龄、三女宋美龄、长子宋子文、二子宋子良、三子宋子安,每一个都是20世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。

  这就让人好奇宋嘉树对子女的教育是怎样的??是怎样的教育让他教出了六个如此出色的子女?答案就是:教给孩子三样东西。

  1.宽容胸怀可容天地

  有一次,姐妹兄弟玩“拉黄包车”的游戏,大姐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,二姐宋庆龄扮成乘客,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。正玩得开心时,不料“车夫”拉车用力过猛,一下把“乘客”抛了出去。“车夫”愣在那里傻了眼,知道自己闯了祸;“乘客”又疼痛又委屈,满脸不高兴。

  这件事被宋嘉树知道了,他慈爱地对宋霭龄说:

  “做游戏也要有分寸,‘黄包车夫’可不光是使力气呀!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?”

  宋嘉树又笑着对宋庆龄说:“我们的‘乘客’这样宽宏大量,这样勇敢坚强,真是了不起!”

  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,一脸的阴云散去了。

  可能因为自己幼年时曾激烈反抗家长的刻板教育模式,所以宋嘉树对自己的孩子一贯宽容,他理解孩子的情绪,使他们深信生活中没有办不到的事情。

  他扩大了孩子们的志趣,常常给孩子们讲述他的冒险经历,告诉他们:对有胆识的人来说,天下无难事。其结果,他的几个孩子个个精力旺盛,富有创新精神。

  宋庆龄

  2.闯荡全靠独立

  还在孩子爬行和学步阶段,宋嘉树就鼓励孩子:

  “一步两步三步,好!跌倒了别哭,自己爬起来再走。”

  朋友们说他是“开孩子们的玩笑”,宋嘉树则回答:

  “老兄你错了,这不是玩笑,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,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,全靠这第一步啊!”

  后来,在孩子稍微长大时,宋嘉树又把他们送到寄宿学校读书,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。

  有坚强的意志力一定意义上就是摆脱对他人的依赖/相信自己的力量。因此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“苦和累”、受点挫折是有益的。

  让孩子从小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,从小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,从小学会自己主宰自己,就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成为自身软弱的奴隶,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。

  宋美龄

  3.在挫折中成长

  有一次,宋嘉树选择雷雨交加的日子,带宋庆龄去龙华。他指着高高耸立的龙华塔对孩子说:

  “你看这座塔,千余年来不怕风雨,因为它基础牢固,骨架紧密。你将来要想在社会上立足,就要从小打基础,练骨架。现在我们一起开始比赛,围绕宝塔跑六圈。”

  宋嘉树另一项锻炼孩子耐力的办法,便是与孩子一起禁食一天。在这一天里,让饥肠辘辘的孩子面对吊胃口的饭菜,克制食欲,宁可忍饥挨饿,也不去碰一下食物。

  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,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,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,积极克服困难,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。

  宋家合影

  常言道: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,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,天天惹是生非,表现得很没教养,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,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,只会说:

  “这孩子家教不好!”

  “有其父必有其子,有其母必有其女!”

  “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,全家一个德行!”

  一个孩子,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成功,虽然他们的父母嘴上说着“没有刻意教育,顺其自然而已”,但是人家在孩子习惯、性格、人品上的默默努力,别人是看不到的。

  纵观曾国藩、梁启超和宋嘉树三位牛人的教子之道,作为父母,其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。育人先正己,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的榜样,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,才能让孩子有所为,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。

  (来源:京博国学、中国网教育频道)
文/BBunion编辑部
首页 | 品牌中心 | 课程中心 | BBunion资讯 | 加盟BBunion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专题页 | 手机版

热门标签: 早教加盟中心 | 早教加盟 | 早教中心排名 | 早教加盟网 | 早教中心 | 早期教育 | 早教 | 早教投资 | 早教机构 | BBunion早教 | BBunion国际早教 | BBunion | 早教加盟 |

地址: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大道893号泰地海西中心B座17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备案号:闽ICP备14009374号-2
Copyright ©福建省港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电话: 400-0078-777    0592-5980277